未來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發展方向,是重塑全球創新版圖與經濟格局最活躍的先導力量。安徽如何把握這個“先導力量”,以場景創新為 " />
未來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安徽發展方向,是省激重塑全球創新版圖與經濟格局最活躍的先導力量。安徽如何把握這個“先導力量”,活先以場景創新為牽引,導力推動未來產業發展壯大?量加
9月22日上午,作為2025世界制造業大會的快布子活動,安徽省未來產業場景對接會在合肥舉行。產業與會的安徽企業家和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未來產業的發展新形勢。
近年來,省激我省加力推動未來產業場景創新,活先主動開發開放場景機會,導力支持建設場景服務機構,量加推動產業培育從“給政策”“給優惠”向“拓市場”“找訂單”轉變。快布今年以來,產業開放重點場景機會超550個,安徽遴選省級標桿及優秀應用場景和商業化應用解決方案34個。合肥駱崗公園打造首個全空間無人體系應用項目;全球首張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OC)落地安徽;全球首艘純氨燃料內燃機動力示范船舶“氨暉號”首航成功;全球首個基于量子邊編碼技術的藥物分子性質預測應用實現,并在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上完成真機驗證……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在應用場景中首用首試、迭代升級。
“在未來產業孕育期,技術策源起著決定性作用,沒有從0到1的技術突破,場景創新和產業培育就成為‘無源之水’。”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產業科技創新研究部部長王曉明認為,技術策源對未來產業培育的核心作用體現在創造全新產業賽道,構建技術壁壘與標準主導權,吸引高端要素集聚。以可控核聚變為例,該技術正在形成包括裝置設計、超導材料、等離子體控制、氚循環等全新產業鏈。
針對安徽的未來產業培育,王曉明建議,安徽要完善技術預見能力,進一步設立未來產業技術預見中心及專項基金,引領量子科技與聚變能源等前沿領域發展,從“跟蹤前沿”到“定義前沿”;創新攻關模式,依托合肥國家實驗室、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構建并完善跨機構、多主體聯合攻關模式,從“資源聚合”到“創新裂變”;完善轉化生態,建設未來產業概念驗證中心,打造全球應用場景標桿并強化成果轉化激勵,打通從技術到市場的全鏈條生態,實現從“沿途下蛋”到“星火燎原”。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信息中心未來產業處處長胡擁軍則認為,要圍繞“無中生有、有中育新、優中培精”等路徑,因地制宜布局好未來產業的細分賽道。
“發展未來產業沒有現成答案,必須勇敢突破、持續創新,打破傳統路徑依賴。面向當前及‘十五五’時期,我們聚焦未來產業成長過程中的痛點堵點,正在探索建設從‘概念驗證—中試熟化—場景試驗—產品推廣—企業孵化—產業集聚’的全鏈條培育體系,著力破解‘死亡之谷’‘達爾文之海’難題。”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文峰說,比如,圍繞提升前沿創新成果轉化率,將布局建設未來產業領域概念驗證中心、中試驗證平臺,創新實施“揭榜掛帥”機制,擇優先導區內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重點企業等,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能力建設,給予最高500萬元資金補助,助推創新概念和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雛形、加速中試熟化,降低轉化機會成本風險,推動解決創新鏈產業鏈“相望難相見”難題,促進更多創新成果走出實驗室、走進生產線。
編輯: 劉曉東Copyright 2019 爭強斗狠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