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情味市委副書記、讓文市長王啟榮以“四不兩直”方式,明風深入埇橋區農貿市場、而行背街小巷、人情味居民小區、讓文養老機構等,明風實地調研文明城市建設、而行民生工程工作。人情味他要求,讓文各地各部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明風發展思想,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而行提升城市品質、人情味增強城市活力、讓文豐富城市內涵,明風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需求。
城市,是人民群眾每天穿梭的生活圈和工作圈。無論是上班上學,還是周末小憩,抑或是逛街逛吃、走走轉轉,都離不開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一座城市的建設、發展與治理水平,關乎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
城市的核心是人,人民是城市的主體。一切從人的感受和體驗出發,著力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切實改善城市環境,才能讓城市生活更有溫度、更加美好。近年來,我市持續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不斷提升社區居住環境、設施條件和服務功能。通過外墻改造、水電路網整修、燃氣老舊管網更新改造等,原本“灰頭土臉”的小區重新披上了“新裝”;百余個集休閑、娛樂、健身功能于一體的公園、游園,像一顆顆美麗的珍珠,散落在城市的不同方位,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就近休閑的便利,獲得感和幸福感越來越強。如今漫步在宿州街頭,一個個老舊小區煥然一新,一條條背街小巷精致如畫,一座座公園游園景色宜人……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最亮底色,也是一座城市的最暖名片。對文明的追求更是一座城市的價值彰顯。然而,我們也要看到,伴隨社會轉型,多方訴求更為多元,也對城市治理提出了新的考驗和挑戰。流動攤販該管還是該放?公共電動自行車站該密還是該疏?口袋公園應該如何規劃?斑馬線在哪兒設置才能更好方便行人與車輛?城市里每一個細節看似微末,卻和民生息息相關緊密相連。只有下足“繡花”功夫,在細節上追求盡善盡美,才能讓城市運行更有序、安全,也才能讓城市空間更靚麗、溫馨。
事實上,一座溫情的城市首先是一座有“人情味”的城市。何為“人情味”?其實很簡單。就是堅持人民至上,設身處地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以群眾所思、民心所盼為根本出發點,努力將“煙火”與“文明”的理念融入城市治理之中,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變得“可知可感”。
為人民撐起一把傘、擎起一盞燈,就是為城市發展擦亮一張名片、開辟一條新路。只有真正滿足了老百姓“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等需求,城市的發展才更具活力;只有將“成于細、貴在精”的理念融入城市治理之中,我們的城市才會更有溫度、更有吸引力!(權靜)
Copyright 2019 爭強斗狠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