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四下基層”傳家寶 鋪就幸福“民生路”
寧德市蕉城區深入踐行“四下基層”工作制度,四下基層把學習推廣“四下基層”作為第二批主題教育重要抓手,用好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寶鋪見行見效。幸福
聚焦為民實事“小切口”
解決群眾“煩心事”
近期,民生金涵畬族鄉新榕金水灣小區外圍及金溪公園大門口有許多夜間占道經營的四下基層商販,不僅影響了交通秩序,用好還產生了大量垃圾,寶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容市貌,幸福給附近居民生活造成了不便。民生
針對這一問題,四下基層金涵鄉高度重視,用好堅持用好“四下基層”工作方法,寶鋪多次到現場實地考察調研、幸福了解情況。民生從群眾需求著手,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目的,結合實際,聯合區衛健局、區城管局等有關部門,采用“以疏代罰”的方式,設立“夜市疏導點”,將商販遷入金溪智慧公園前的閑置空地中,引導商販合理進行買賣,不僅有效地改善了市容市貌,也和諧解決了不同群體對城市管理工作的所需所盼。
“自從有了這個夜市疏導點,社區周邊環境干凈了不少,交通也沒有那么混亂了,我們這些居民住得也更加舒心、暢心。”附近小區居民滿意地說。
強化“好厝邊”黨建品牌
化解群眾“心頭結”
社區“微”治理,亦能撬動群眾“大”幸福。蕉南街道用好“四下基層”傳家寶,堅持探索“好厝邊”紅色物業管理工作機制,著力破解小區如何改、怎么治、誰來管等問題。
“好厝邊”在閩東方言中是“好鄰居”的意思。在主題教育的推動下,蕉南街道充分發揮黨建聯盟作用,全面開展“黨建網格化 服務微治理”活動,聯合“好厝邊”紅色物業公司、小區黨支部、紅色業委會,組織樓棟黨員每周六進樓入戶“敲門問需”,通過群眾“點單”、紅色物業“接單”,完成了華新園、陽光嘉園等11個老舊小區改造,推動蘆坪社區老街改造、縣級文物繡花樓整治、福山社區小街巷路燈建設、萬達社區孝老食堂建設等一批民生項目。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蕉南街道排查出矛盾糾紛隱患15件,目前已化解13件,滿意度達99%,切實為社區居民辦成了一件件好事、一樁樁實事。
蕉南街道計劃開設“好厝邊”微信小程序,設置便捷繳費、服務鏈接、便民查詢、互動留言等四大板塊,暢通社情民意表達和參與社區治理的線上渠道,進一步提升“好厝邊”品牌的應用效能,努力實現為民服務“零距離”。
全力以赴推進民生項目
暖進群眾“心坎里”
眼下,漳灣鎮溪口村的背街小巷、污水管網改造和金溪流域生態治理及景觀提升工程正在有序進行。
“我們溪口村現在街道整潔、河水干凈、空氣清新,完完全全就是‘煥新顏’,在村里散步,整個人心情都愉悅了不少。”溪口村村民劉大娘說道。
據了解,漳灣鎮溪口村背靠鏡臺山,大金溪繞村而過,地理位置特殊,過去并無污水管道接入市政主管網。為解決污水直排大金溪問題,漳灣鎮主動查擺問題,把主題教育和為民辦實事結合起來,發動鎮村干部下村調研摸實情,深入一線找方法,最終敲定實施溪口村雨污分流計劃,改造長度為1950米。目前溪口村已完成管道長度1035米,完成占比53.1%。該項目完工后,可轉輸溪口村114戶居民生活污水至閩東中路D500污水管,切斷金溪水污染源頭。
此外,通過景觀提升改變原來雜、亂、臟的面貌,改善人居環境,打造金溪流域“水清、河暢、岸綠、景美、業興、安全”的水生態環境,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讓主題教育更具民生溫度。
蕉城區繼續引導黨員干部圍繞黨的建設、新能源產業及配套項目、城市建設、民生項目等多個方面,深入農村、社區、企業、醫院、學校和“兩新”組織等基層單位查擺問題,切實將制約發展、阻礙工作的問題找齊找全,以實際行動、實際轉變,讓廣大群眾真切感受到主題教育帶來的新變化新風貌。 □ 吳虹憓 黃子煖
本文地址:http://www.by388.cn/news/093d98398923/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