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調改國慶中秋假期首日。實探對于深陷輿論旋渦近一個月的西貝西貝莜面村而言,這一天或許是門店饃饃其品牌聲譽的“大考之日”。伴隨著全國門店菜單上悄然生效的全線券全線降價,和“100元無門檻”消費券的元買派發,一場“自救”行動正式開啟。個黃 西貝降價在全國市場激起了截然不同的換走反應。在山東、百元北京等地,調改部分門店上座率明顯回升;而在另一些城市,實探西貝門口依舊冷清。西貝 記者實地探訪濟南門店,門店饃饃結合全國多地消費者的全線券反饋,試圖還原這場自救行動帶來的元買改變。 滿座不等位,客流回暖背后有地域溫差 10月1日19:30,濟南和諧廣場的西貝門店店內只剩兩三張空桌,上座率接近九成。記者觀察發現,大部分是帶著孩子的家庭,點的多是菜單上的暢銷菜。六七名服務員在忙碌,門口還有外賣員在等著取餐。 
西貝門店店內只剩兩三張空桌 直到20:00,用餐高峰時段,店門口始終無人排隊等位。店門口坐著幾名年輕人,但店員坦言,他們并非為了等位,只是坐著休息。記者了解到,國慶節當晚,濟南其余三家西貝門店的情況也大致如此——店內熱鬧,店外沒有出現等位情況。當天中午,濟南的4家門店均提示“無需排號”。 在北京部分門店,熱度顯而易見。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寫道:“中午12:30去藍港西貝取號,中桌,前面還有4桌。”另一位探訪方莊店的顧客發現,不到12點店內已座無虛席。 在山東臨沂,一位消費者描述,店員服務熱情,“基本上每一桌都有小朋友”,家庭客群似乎正在回歸。安徽合肥也有消費者發現店內“人很多,基本坐滿了”。 但廣州海珠保利廣場,情況截然不同。一位網友用照片記錄了假日的冷清:“其他餐館基本滿座,還要排隊;西貝上座率目測三分之一左右,比較慘淡。”他補充了一個細節,在西貝門口,親耳聽到一家三口路過,男主人對家人說:“西貝不吃了。” “5元買個黃饃饃”,“薅羊毛”心照不宣 在濟南的門店里,一名女士在餐位上只點了一個黃饃饃,零售價僅5元。她很快結賬,在服務員的指導下掃碼領券,全程不到十分鐘,隨后便提著打包好的饃饃轉身離去。 在社交媒體上,這成了一場心照不宣的“薅羊毛”。一位成都的消費者毫不避諱地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她和家人三人進店,只買了一個黃饃饃和一杯酸奶,就換走了三百元的無門檻券,并表示“沒那么多負罪感”。 
西貝推出的代金券活動 這場“極限操作”甚至在門店內引發了沖突。一位上海的消費者稱,她無意中聽到服務員對鄰桌抱怨:“昨天255個客流,賣了213個饅頭!”認為這完全偏離了老板回饋顧客的初衷。而鄰桌的一位老顧客聽到后,立刻激動地為西貝抱不平。 優惠券政策的執行也出現混亂。河北石家莊有網友反映,一家三口被告知只能領一張券;而在成都的另一家店,得到的說法卻是“幾個人就要點幾個菜才能領幾張券”。 全線降價,引發“5%利潤”質疑 與發券同步進行的,是備受關注的全線降價。此前輿論旋渦中心的“羅永浩套餐”,總價從663元降到了598元;草原嫩烤羊排從119元調到109元;蔥香烤魚從89元調到了79元;黃米涼糕(6塊)從29元調到26元;大盤雞從79元降到69元,羊肉串單串價格從9元調整至7元。 
西貝方面確認全國范圍門店確實有降價行為 但降價沒能贏得一致好評。記者在多個社交平臺上發現,大量消費者將降價與西貝創始人賈國龍此前“利潤僅5%”的表態進行對比。“前不久還說利潤只有5%,怎么現在能降價20%到40%?”成為網絡評論區最大的槽點。 也有網友質疑降價的誠意。草原嫩烤羊排從119元降至109元,降幅不足10%,被認為遠未達到網傳的“最高降4成”。還有消費者發現,一道“雞湯白玉山藥燉豆腐”的價格不降反升。 與此同時,“降價減量”的說法也開始在消費者之間流傳。記者就此詢問濟南門店服務員,得到的答復是“沒有收到減量通知”。 西貝“調改”,官方稱“行勝于言” 在“調改”層面,濟南門店的服務員告訴記者:“現在不是倉庫送來羊肉串,是門店現串現烤。”但她也表示,如烤羊排等菜品,仍需在早上預估銷量后提前燉煮,“不然客人現點,根本烤不熟。”店員解釋,由于過去部分產品調整了制作方式,1日晚,漢堡等部分商品提示售罄。 這種向“門店現做”的轉變,也帶來了新問題。一位安徽的老顧客向記者抱怨,他觀察到門店滿座時“上菜速度大不如以前了,上來的有些還不熱”。 一位消費者提到,她的孩子近期在西貝濟南萬象城店用餐后出現了腸胃不適。“我也不確定是不是西貝的問題,但現在心里確實有疙瘩。”她領了券,但坦言短期內不會再來。 “西貝目前面臨的核心問題是信任重建。優惠券和降價可以帶來短期客流,但能否將這些人轉化為長期顧客,取決于它能否在品質、服務和透明度上作出真正讓人信服的改變。”一名餐飲行業觀察人士說。 對于此次自救引發的爭議,記者向西貝方面詢問了關于“薅羊毛”消費、降價與“5%利潤”的矛盾,以及未來戰略等多個核心問題。西貝未予正面回應,其官方答復稱:“西貝這個階段,會用行動一個一個地滿足公眾、顧客的期待……行勝于言。” 西貝成功用短期利益置換了客流量,制造了門店“生意回暖”的景象。但這種繁榮背后潛藏著巨大風險。一位網友分析,西貝正吸引大量價格敏感的用戶,而其原有的、追求品質的核心客群正在流失,品牌定位正變得模糊。 更重要的是,信任的“赤字”依然巨大。這場風波引發的品牌陣痛,或許才剛剛開始。當補貼停止,這場由優惠券驅動的“虛假繁榮”還能持續多久,將是西貝必須面對的考驗。 來源:新黃河 記者 杜林 責任編輯:戴麗麗_NN4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