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綠記者走進池州高新區安徽九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看到,執為造煥工人們正加緊生產一批即將發往滬蘇浙的筆安鋅合金產品。車間內,徽制嶄新的新顏智能化設備有序運轉,地面潔凈、綠空氣清新,執為造煥不見傳統冶煉廠的筆安粉塵彌漫,整個生產過程清潔、徽制高效。新顏
“通過持續技改,綠我們真正做到了‘用礦不見礦、執為造煥用煤不見煤、筆安生產不見塵’。徽制”企業負責人錢曉峰介紹,新顏近年來公司不斷加大環保投入,積極建設“無廢工廠”,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97%以上。
近年來,池州市制定工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和綠色工廠培育政策,系統引導企業實施綠色化改造。“十四五”以來,全市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8.2%,超出全省同期降幅14個百分點。同時,通過推廣綠色技術應用,推動重點產品單耗持續下降,噸鋼、噸水泥熟料綜合能耗分別下降16.1%和6%。
在合肥高新區,光儲產業正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集聚了陽光電源、通威、晶澳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建有大尺寸高效組件、高效逆變設備、儲能設備等先進產能產線,形成了覆蓋關鍵零部件—組件—逆變器—儲能電池—電站運營的聯動布局。
近日,全省首套“高效光伏熱泵機組”在中科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的屋頂天臺投入使用。依托“光儲直柔”技術,這片6000平方米的屋頂成為開展“光合作用”的“試驗田”。即便陰雨連綿或冰雪覆蓋,該裝置仍能穩定輸出能量,為園區健身房持續供應恒溫熱水。
“我們在屋頂‘種植’的是以光和熱為燃料的科技‘綠植’,它們持續產出綠色能量,預計每年可為園區減少碳排放700噸,碳強度下降21.3%。”中科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池州與合肥制造業企業的轉型實踐,是安徽省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的生動縮影。
“十四五”以來,安徽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大力推進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全省清潔能源占比顯著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歷史性超越煤電,占比達52.9%。目前,全省八成國家級和省級園區已完成循環化改造,合肥、蕪湖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扎實推進。
與此同時,安徽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車輪上的減碳”成效顯著。充換電“一張網”不斷完善,充電樁已覆蓋全部高速服務區和鄉鎮,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較“十三五”末增長近50倍,新增超過130萬輛。糧食節約、“以竹代塑”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全社會節能降碳意識持續提升。
作為全省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實現跨越式增長。2021年至2023年,產業營收接連突破3000億元、4000億元和6000億元大關,2024年已達8290億元。其中,光伏電池片、組件產量均占全國約1/5,光伏玻璃產量占比近半。產業項目落地不斷提速,2022年至2024年,每年落地項目均超過1300個,為全省綠色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從車間到園區,從企業到產業,安徽制造正以“綠”為筆,繪就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畫卷。(記者 羅曉宇)
(編輯:驚濤巨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