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有溫度的黨建 帶給群眾更有溫度的幸福生活
近年來,溫度蕉城區探索出社區黨組織領辦“好厝邊”物業服務工作這一近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黨度讓有溫度的建帶黨建帶給群眾更有溫度的幸福生活。
何為“好厝邊”?眾更“好厝邊”源于寧德話,即好鄰居的有溫意思。據蕉城區委改革辦負責人介紹,幸福“好厝邊”模式的生活核心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核心引領、整合資源、溫度統籌協調作用,黨度凝聚駐區單位、建帶小區黨支部、眾更業委會、有溫社區(農村)網格員、幸福黨員志愿者、生活居民等多方力量,溫度構建規范化、專業化、長效化的基層治理規范管理機制,進而形成黨建引領、居民自治、多元參與的生動局面。
“好厝邊”物業有何創新做法?
為推進“好厝邊”物業服務工作,蕉城區主要圍繞組織體系、治理短板、工作機制、基礎保障四個方面“積極建設美好家園”,持續推動組織、資源、力量向基層治理一線傾斜。
建強組織體系。成立由區委有關領導和多個職能部門參與的“好厝邊”工作專班,在街道、城區(城郊)鄉鎮一級成立“好厝邊”管理中心,在社區(重點村)由黨組織領辦注冊成立“好厝邊”物業服務中心(公司),在重點街區、小區(網格)成立“好厝邊”物業服務站(點)。同時,推行“厝長”負責制,鼓勵社區“兩委”成員、小區黨支部書記與物業服務中心(站、點)工作人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充分整合社區內各方力量、資源。
補齊治理短板。加強“好厝邊”物業服務站、物業公司與小區紅色驛站、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服務陣地資源共享,并利用原有閑置便民核酸采樣屋建設“好厝邊”物業服務站,構建1個街道“好厝邊”管理中心、1個社區“好厝邊”物業服務中心、多個網格(小區)“好厝邊”物業服務站(點)的“1+1+N”黨群服務矩陣。同時,在社區設立協調鄰里矛盾糾紛的“好厝邊說事評理室”、敬老孝老的“好厝邊孝老食堂”、供居民議事的“好厝邊之家”等服務陣地,打造一批功能完備、使用率高、群眾滿意的服務陣地,形成功能互補的“15分鐘便民服務圈”。
創新工作機制。將社區網格化管理與服務中心工作有機融合,推行“好厝邊83012”快速響應機制,即原則上8分鐘中心工作人員快速到達現場,30分鐘協調解決小問題,1個工作日解決大問題,2個工作日形成復雜問題解決方案并反饋給群眾,使得居民“出題”有回應,“答卷”讓居民滿意。
強化基礎保障。列支400萬元作為專項經費,給予每個試點10萬元~15萬元的啟動資金,實現“好厝邊”服務中心工作有專人管事、有陣地議事、有經費辦事。每年開展十佳“好厝邊”服務中心、最美“好厝邊”服務經理、最美“厝長”等評選工作,同時探索建立群眾監督制度與居民業主議事協商制度,從納入中心管理的小區中推選若干名業主和黨員代表作為監督員,加強對中心的日常管理進行監督。
“好厝邊”物業有何服務成效?
據介紹,黨支部領辦“好厝邊”物業工作自2022年在蕉城區推廣以來,主要取得三方面成效。
一是增強了基層黨組織凝聚力號召力。目前,蕉城區已成立4個街道“好厝邊”管理中心、27家服務中心,覆蓋21個社區52個小區、7個村、6個街區。通過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抓住社區居民最關心的事情,破解社區治理的難點問題,將黨建工作從“最后100米”推進到群眾“家門口”。
二是提升了基層組織服務質效。今年以來,寧德市、區兩級1000多名在職黨員聯系“好厝邊”物業服務中心(站),認領項目1500多個,處理群眾“急難愁”重大事項300多件,化解業主各類矛盾糾紛180余件,完成為民辦實事項目60余件,85%的物業管理問題在2天內都能得到解決。
三是增強了居民群眾的自治意識。“好厝邊”服務中心(站)不定期召開事務協調會、民情懇談會、社區聽證會,推進居委會、業委會、“好厝邊”合署議事,推動問題快速高效解決,實現矛盾糾紛不出樓道、不出小區,初步構建起“社區當管家、物業大家抓”的管理機制。今年以來,蕉城區共有3000多名黨員群眾主動參與小區、街區服務5000余次,有效覆蓋52個小區、6個街區。
“好厝邊”物業有何借鑒意義?
記者了解到,在蕉城區,“好厝邊”這樣的“紅色物業”,正成為老舊小區治理的不二選擇。它至少帶給我們三方面的經驗啟示。
黨支部領辦的物業服務更顯愛民便民。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興建的一些住宅區和街區,普遍存在路不平、燈不亮、設施設備陳舊、公共事務管理主體缺位等現象,與有專業物業管理的新社區形成巨大反差。推行社區黨支部領辦“好厝邊”物業,是將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社會組織、在職黨員、志愿者等基層治理力量調動起來,以公益性、低收費的模式參與老舊社區物業服務,推動實現老舊小區由“無人管”向“共治理”轉變。
黨支部領辦的物業服務更顯惠民利民。老舊小區、街區業主多數收入偏低,物業管理消費意識淡薄且支付能力有限,普遍存在“收費難、難服務”的現象。社區黨支部領辦“好厝邊”物業服務,能夠利用好各方面資源,將社區建設與公益性社會服務體系和城市設施建設職能結合起來,通過強化政策供給、優化資源配置、拓展服務資源,將更多的資源、政策和服務整合到一起,為領辦社區物業的企業提供源頭活水,降低物業成本,同時也降低了居民的物業費用支出。
黨支部領辦的物業服務更顯親民為民。社區黨支部領辦“好厝邊”物業服務,將黨建與物業服務、基層治理深度融合,聚焦“老舊小區”居民所盼所需,通過建強服務隊伍、拓展服務內容、延伸紅色網格,將物業服務嵌入社區治理大平臺,形成有效服務群眾的工作機制,實現群眾訴求提報、物業精準受理,及時準確解決群眾問題和困難,以社區黨支部領辦物業服務兜底城市社區精細之治,暢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毛細血管”。 □ 丁南
本文地址:http://www.by388.cn/news/20d98398996/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