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10時,規模2025中國銀行北京馬拉松正式開啟報名通道,至萬截止時間為9月15日18時。人賽報名者可通過北京馬拉松官方網站和官方合作APP參與報名。道多今年的升級松開北京馬拉松將于11月2日7點30分鳴槍起跑,參賽規模有所提升,北京預計達32000人。馬拉名
北京馬拉松始于1981年,啟報今年為第43屆。規模這條以天安門廣場為起點,至萬以奧林匹克景觀大道為終點的人賽線路是眾多跑友公認的經典賽道,北馬被譽為“國馬”。道多北馬始終堅持以跑者為中心,升級松開今年對賽事體驗與服務進行了多維度、北京精細化的馬拉名全面升級,切實體現“人民體育為人民”的辦賽宗旨。本屆賽事,組委會將參賽規模從30000人擴大至32000人,讓更多跑步愛好者有機會站上北馬的賽道。這不僅是一次參賽人數的擴展,更是北馬推動群眾體育發展、降低賽事參與門檻、響應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切實舉措。
為全面提升跑者的參賽體驗、助力成績突破并增強賽道安全性,組委會對賽道進行了系統性優化:延長北四環輔路賽道,取消原18至24公里海淀南路、知春路狹窄路段,有效緩解賽道擁堵;設置途經國家速滑館的內部道路,突出北京“雙奧之城”的獨特魅力;引入奧林東路路段,使參賽運動員能夠欣賞奧森公園外圍景觀,豐富視覺體驗;將后半程折返點由三個減為一個,徹底改變以往“曲別針”式終點布局,顯著提升奔跑流暢度,為參賽運動員創造更有利于發揮水平的競賽環境。路線優化每一項改動均基于跑者實際需求,新路線有機串聯“冰絲帶”、鳥巢等雙奧標志性場館,使全程42.195公里成為融合城市風貌與體育精神的文化沉浸之旅。
為全面提升賽事服務水平,本屆賽事將擴大志愿者團隊規模,并定向引入專業志愿服務隊伍“首都文明引導員”300余名,計劃共計招募并培訓志愿者6870人。本次志愿者服務體系建設將聚焦專業化與精細化,不僅補充常規崗位,還特別增設多語種服務、雨衣回收等特色職能崗位,以更精準地響應跑者的多樣化需求。
北京馬拉松將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國際化的視野,全面升級賽事運營體系,通過優化服務平臺、拓展全球合作,進一步提升賽事的國際影響力和文化包容性。北馬全面升級國際版官方網站,為海外跑者提供更清晰便捷的報名通道。中國銀行作為冠名贊助商,將依托其遍布境外64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絡,向國際跑者提供多語言賽事信息服務,并廣泛開展賽事推廣與來華參賽支持。
2025年,適逢中國馬拉松運動發展45年。北馬將以此為契機,在博覽會中推出主題紀念展覽,系統展示中國馬拉松四十余年的發展歷程與文化積淀,致敬一代代體育人的拼搏與奉獻。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首都文明魅力、繼承并發展中國馬拉松運動的文化脈絡與精神內涵,是北馬的使命。本屆賽事首次與天壇聯名,展開跨界合作,實現體育精神與古都文明的創新融合。雙方將聯合推出系列聯名
產品,讓跑者更直觀地感受賽事的文化氛圍。
作為檢驗首都精神文明建設成效的重要窗口,北馬將公共文明引導植入賽前、賽中、賽后全流程,旨在從文明意識培育、現場行為引導到賽事服務優化等多維度推動城市文明與體育文化深度融合,充分彰顯雙奧之城的文明風采。
報名者年齡要求在比賽當年年滿20周歲(2005年12月31日前出生,含當日),在領取參賽物品前,必須提交由本人簽字的《參賽承諾書》。運動員65周歲及以上(1960年12月31日前出生,含當日)的,應加強自我健康狀況評估,同時須提交由本人及家庭成員共同簽署的《參賽承諾書》。在運動員成績上,要求在2023年1月1日(含)至2025年9月9日(含)期間,馬拉松完賽有效成績在6小時內或半程馬拉松完賽有效成績在3小時內(線上馬拉松成績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