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2》開錄前,溫崢嶸給好友于正打電話:“我要去比賽了,快表揚我幾句。”于正說,大女我給你點力量!她回:力量我有,我缺的是運氣,我要找你借點運氣。
但在錄制第一天,打開評級卡片看到一個大大的“B”時,笑容還是僵在了臉上——她本以為年少成名、演了40部電視劇大女主的沒戲幸運,至少會在市場上留下一點點痕跡,沒想到折戟來得這么徹底。
“你覺得自己應該是哪個等級?”《星里話》問。
溫崢嶸毫不猶豫:“當然是S級。”
19歲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27歲憑《錯愛一生》里的“顧憶羅”爆紅,從業20多年來,她從未對自己的“S級演技”產生過懷疑,這次當然也不會。
節目組以直觀的待遇展示了市場的殘酷:評級最高的S級演員坐的是沙發,A級坐的是椅子,留給B級的只有簡陋的木箱。但溫崢嶸脊背筆直、沒戲氣定神閑、溫崢笑容自若,經非硬是在“冷板凳”上坐出了“女王”范兒。
挑選角色也嚴格按照市場規則:S、A級演員先選,演后演B級最后選。她又憑著別人挑剩下的沒戲角色驚艷全場,第一輪表演過后就拿到S卡,坐上了寬大、柔軟、舒適的沙發;同時也“坐”上了微博熱搜,在演藝圈的新游戲規則下,再次成為贏家。
這場漂亮的逆襲,讓市場看到了“實力”的力量,也震動了溫崢嶸。過去她只知道讀劇本、演好自己的角色,兩耳不聞窗外事,不知道圈內八卦、不了解市場風向、不關心行業動態,甚至在網絡盛傳的謠言里,成了一名“為買房拍爛戲至今單身”的孤苦女演員,然而,真實的她全然不是如此。
如今在與《星里話》的對談中,她反復提及市場、平臺、資本、流量,再三聲明“我要改變”。
我們覺得奇怪:一個如此“后知后覺”的溫崢嶸,怎么會跟這個圈子里被認為最善于把握時運的于正惺惺相惜?
溫崢嶸笑了:“紅一兩部戲的時候,肯定有運氣的成分;每一部都紅,就不只是運氣了。我只給你舉一個例子:他坐一趟飛機能讀300頁書,去醫院拔牙,排隊的時候都能看兩本書。”
“所以說什么叫機會?當它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已經準備好了,你拿得住這個角色了,你演出來跟別人不一樣,一下就爆了,這才叫機會。”
溫崢嶸顯然早就“準備”好了,她要做的,就是走出表演的象牙塔,看到“機會”,并且“拿住”它。
1、從大女主到無戲可拍
在決定改變之前,這么多年來,溫崢嶸對“機會”一直抱著隨緣的態度。
溫崢嶸是北影97班最早“出來”的學生之一,大一就開始拍戲,還沒畢業就與正當紅的陸毅、袁立、孫紅雷合作,在大熱劇《浮華背后》中演女二號。憑《錯愛一生》“顧憶羅”爆紅時,同班同學海清、黃海波還在演配角。
接到《錯愛一生》劇組邀約時,她原本要演女一號陳想南,飾演顧憶羅的演員因為檔期調不開,她自告奮勇去試戲,試完一場重頭戲之后,劇組立馬和她簽約,于是有了后來紅遍大江南北的經典反派。
《錯愛一生》顧憶羅劇照
溫崢嶸對“紅”的理解非常單一:有戲找你拍,就是紅唄。因此,她長久以來都十分有安全感:“我一直有戲拍啊,而且都是大女主。”
這是事實:《錯愛一生》之后,她保持著每年2到5部的拍戲頻率,都是出現在海報顯眼位置的重要角色。
溫崢嶸對“大女主”有執念,她喜歡劇組以她的角色為中心的感覺,不是在乎“番位”,而是“相信我,女主角就是女主角,她就是最豐滿的人物,是這個戲的靈魂。說女二比女主更出彩的,那是女主沒演好。”
一旦拍戲,她就一頭扎進角色的世界,不看娛樂新聞,也不跟劇組同事聚餐,滿腦子都是角色和臺詞。不拍戲的時候,她也不跟圈里人應酬,所有的時間都獻給家里人。
她之前幾乎從不觀察市場,但市場的氣息卻鉆到了她的鼻子里。
幾年前,她在橫店拍一部諜戰劇時,看到隔壁劇組一輛拉游客的大巴上嘩啦啦下來好多演員,一群她不認識的年輕小孩穿著怪異的戲服在旁邊拍戲,身邊的人告訴她,他們在拍“網劇”,那是她第一次切身感受到市場的變化。
再往后,這種感受越來越強烈了。最初平臺找來的角色是女二號,她拒絕了,對“大女主戲”的執念讓她覺得這理所當然。但是慢慢的,找來的戲越來越少,“我就在想怎么沒戲了?”
入行多年來,她第一次被逼得自己去查組訊,主動讓經紀人向劇組推薦自己,并且只約女二、女三,卻依然被拒絕,被“演技跟我不是一個級別的人”PK掉。
經紀人說穿了殘酷的事實:現在是大平臺的天下,你這么多年沒在平臺上拍過戲,大家不認識你,知道你戲好也不會找你。
溫崢嶸很困惑:平臺上的戲,不就是網劇?網劇質量不行吧?經紀人說,那是以前,現在好戲都在平臺上。
結果是,2018年,她破天荒地全年都沒有戲播出;2019年在《山月不知心底事》里演歐豪的后媽,2020年在《若你安好便是晴天》里演張翰的媽媽——后者只比她小6歲。
溫崢嶸在《山月不知心底事》演歐豪的后媽
2、“B”級演員的逆來順受
在《演員請就位2》的第一集,打開評級卡片時,溫崢嶸的第一反應是“不公平”:“我演了這么多的戲,有這么多的好作品,為什么會是B?”以“女王”之姿坐在木箱上的時候,她的腦中其實一直盤旋著這個問號。
但經過飛速的思考,溫崢嶸很快承認,從另一個角度講,這個“B”是公平的。
看到節目組給的初評級,溫崢嶸一臉疑問
幾年前看到媒體寫“溫崢嶸為給父母買房狂接戲,成為‘爛片女王’”時,她還當笑話發給父母看,如今回想起來,有太多應該思考的了:“爛片不是從一開始就爛的,接它肯定是因為劇本好、角色打動我,但是劇本、演員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如果資本夠不上,后面所有的配置、環節就會減分、減分、減分。因為沒有錢,請不到好導演、好的制作團隊;本來一個好幾百人的大場面,用星星點點的七八個人糊弄過去……這樣一步一步減下去,就成了爛片。”
而自己是怎么一步一步成為“B級演員”的呢?“第一戲爛,第二沒有錢宣傳,上不了大平臺,只能在小電視臺播,大家還沒來得及看就播完了,可不就覺得你一直沒拍戲嗎?”
時間也不等人,沒有戲播出的那一年,溫崢嶸40歲了,當年的北電第一名,在一線女星的群體里掉隊了。
但是,昂揚如她,決定對命運“逆來順受”:“沒有女主角就不拍?那就毀了。好!我改變,我順著它,我要有生存的余地,我可以演女二號、女三號。誰要說我是逆來順受型的,我覺得這是對我太大的贊揚。”
“我只想讓大家看到,有一個好演員叫溫崢嶸,你盡管放心把角色交給她。”
她也深知時間不可逆,從來就沒被“中年演員的危機”所困擾過。“我覺得30+、40+正是人生經歷到了。我很早就演孩子媽了,我外形到了,可是心里還沒到,看著孩子那都是假的,眼睛里沒有真實的感受,但我現在有了孩子,再演媽媽就得心應手了。我遇到的所有的坎坷、逆境,都可以成為演戲的資本,這是金錢買不來的。”
她仿佛一夜之間從象牙塔里走出來,步入了廣闊的新世界:接觸過去覺得跟自己沒關系的資本、平臺,接好多年沒演過的配角,上以前認為“沒意義”的真人秀……
錄制節目期間,她也放下了以前拍戲時“唯我獨好”的“小自私”,給予對手演員黃夢瑩細致的幫助,“成就對手等于成就我。就像一場乒乓球的比賽,一場高水平的、好看的球賽是你打來我打去,啪啪啪啪這種大家才覺得精彩,你經常啪,沒三分鐘就結束了其實沒有意義。”最終,溫崢嶸也憑著這出劇目,翻身從B級晉升為S級。
溫崢嶸和黃夢瑩在節目舞臺上的初次合作
隨著越來越多接觸市場,她甚至理解了市場對于流量的偏好,“流量不是一個貶義詞,誰要是說我是流量,我高興死了。這是一股新的力量,世界上所有東西都是靠年輕人了。正是因為有流量,我們的影視行業才可以欣欣向榮,沒必要跟它較勁。”
更多的回報紛至沓來:《演員請就位2》錄制期間,她就接到了兩部“非常好,我非常想合作”的電影,但最終還是選擇放棄——有些想法可以改變,但有些原則是一輩子都不會變的,比如不軋戲:“錄節目就好好錄節目,拍戲的機會將來有的是,不著急,慢慢來。”
今年拍于正的《玉樓春》時,溫崢嶸覺得自己 “就像打開了一個新世界,”她興奮地給《星里話》講述,“我說現在戲都這么拍了?一套衣服十幾萬,一個頭冠100多萬,我們衣服上所有的扣子都是真玉,你可以看到它的質感。細節做到這么極致,戲能不好嗎?”
3、戲里復雜VS戲外簡單
溫崢嶸長了一張“復雜”的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比如《錯愛一生》中的顧憶羅、《千山暮雪》中的慕詠飛,或者陰暗,或者狠毒、瘋狂。
但真實的溫崢嶸卻和這些特質完全相反,私下的她愛撒嬌、嗲嗲的,說話直來直去、毫無心機,生活和交友都簡單之極。
剛進大學的時候,她翻墻出去跟男朋友約會,被班主任黃磊發現,黃磊訓她:“再玩就把你‘甄別’(開除)出去。”但她會撒嬌、是班上的“群寵”,知道黃磊是嚇唬她,不但不怕,還跑去惡作劇,踢黃磊的車,警報大響,學校不得不以“擾民”為由,請黃磊把車“甄別”出去。
關于溫崢嶸的謠言,除了前文提及的“為了給母親買房瘋狂接爛片”,還有“至今單身未婚”,但這些都不是事實。
她當年在學校翻墻出去約會的那位男孩,在畢業后不久就成了她的老公。“我1997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9月1號開學,軍訓回來,12月24號我們認識。25號圣誕節,所以我記得這么清楚,好了以后我就這一個男朋友。”
一晃已經20多年,兩人始終恩愛如初,孩子也6歲多了,但家庭從來不是她追求事業的阻礙,“我老公說我足夠自信讓她去拍戲,因為我不想等到她看見同學都在拍戲的時候,對我說要不是跟你結婚我現在還可以當演員。”
朋友圈也還是20多年前的那群大學同學,她所在的北影97班也是個明星班級,班主任是黃磊,同班同學有如今風頭正旺的中年女演員翹楚之一的海清,有熒幕熟臉《武林外史》“朱七七”、《瑯琊榜》“長公主”張棪琰,還有從巔峰墜落、至今仍在谷底徘徊的黃海波。
張棪琰曾曬出北影97班同學聚會的照片
將近20年間,大家見證了彼此的沉浮,但“咖位”的高低并未影響少年時代的情誼,每次同學聚會都其樂融融。
溫崢嶸和海清依然常常去彼此家串門,像大學時在宿舍一樣,一聊就聊到后半夜。當年海清用獻血的錢請她吃烤鴨的事,至今還能讓兩人笑翻。
海清的《紅海行動》上映時,溫崢嶸帶著全家飛去三亞看首映,一遍不夠,還要看第二遍,“我從來不會跟我們班的人作比較,因為我們的情感不是競爭對手,我們像親人一樣,他們好我才高興。 提起海清,我還覺得我很有面子,因為她是我的閨蜜。”
但在某種程度上,這種“簡單”也是溫崢嶸自己的選擇。
入學第一天,黃磊在班會上就跟新生們說,你們選擇了一個危險的職業。溫崢嶸問,為什么危險?黃磊說,因為這個職業決定了大街上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去談論你的私生活,談論你的好與壞,談論關于你的也許不是真相的真相;如果你沒有做好被談論的心理準備,就不要選擇這個職業。
拍了幾部戲、有了一些粉絲——那時候還不叫“粉絲”,叫“影迷”——之后,溫崢嶸對這番話有了另一層理解:她發現,影迷們會模仿自己的穿搭、發型,會記住自己說過的話。“當大家喜歡你的時候,你更要做到自律。”
“我們這個圈子里,有演員‘演’演員的,有演員‘演’明星的,還有導演‘演’導演的。”
“我還是會做我自己——一個演員眼睛里的東西真不真,是騙不了觀眾的。”
Copyright 2019 爭強斗狠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