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6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2025明文化論壇將于6月14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北京市昌平區全球明文化交流中心開幕,明文今年的化論主題為“印象大明 世遺華章”。
昌平區作為北京“三條文化帶”交匯之地,壇地同輝近年來持續擦亮明文化“金名片”。文化在今天舉辦的瑰寶2025明文化論壇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宋豪杰介紹,云端昌平圍繞“明文化”取得一系列成果,相聚包括編制《北京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三年行動計劃(2025年-2027年)》,明文推動世界文化遺產的化論科學保護和有效監管;整合資源構建價值闡釋體系,推動高水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項目實施落地,壇地同輝如箭扣長城、文化故宮養心殿等研究性修繕項目;推出《世界遺產在北京》手冊,瑰寶打造文化宣傳品牌,云端并引入社會資本支持遺產保護項目,相聚與教育部門合作開展“遺產保護進校園”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明文有效提升了公眾參與度。
宋豪杰表示,明文化是北京作為世界著名古都的重要遺產組成部分。北京始終堅持整體性、系統性保護理念,以《北京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規劃》為指引,在遺產本體保護、科研、展示教育、公眾宣傳、能力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促進歷史文脈傳承和可持續發展。市文物局將一如既往支持昌平區,共同擦亮明文化品牌,推動全球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建設。
今年的明文化論壇將進一步升級。昌平區副區長林宇介紹,今年的論壇“五地同輝”,論壇期間,北京昌平明十三陵將與江蘇盱眙明祖陵、安徽鳳陽明皇陵、江蘇南京明孝陵、湖北鐘祥明顯陵五地聯動。通過北京衛視面向全國直播,活動全程穿插訪談,讓明文化瑰寶在云端相聚。
今年的論壇將搭建綜合性交流平臺,連接學術與大眾。明代文物展設置“禮制之章”“威儀之象”“器用之華”“文脈之傳”四大主題單元,利用VR、AR、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解碼明代禮制,揭秘歷史華章。
本屆論壇也將通過數智賦能,開辟傳承新境,利用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專設“明文化數智文旅”分論壇,圍繞明十三陵、居庸關長城智慧景區建設、數字文博等內容研討,構建全鏈條矩陣體系,讓文物“活”起來,歷史“動”起來。
昌平作為醫藥產業聚集地,本次論壇還專設“醫藥傳承”分論壇,聚焦《黃帝內經》在明代的實踐、中藥炮制工藝進展等內容,展現明代醫家創新成果,推動中醫藥守正創新,實現學術與社會價值的雙向激活。
坐擁明十三陵、居庸關長城兩處世界文化遺產的昌平區,通過明文化論壇的成功實踐,生動詮釋了文化遺產在保護中活化利用、在傳承中創新發展的有效路徑。據介紹,2025年論壇將進一步搭建全球文明對話平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圖片來源:視頻號@北京發布
(編輯:深山密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