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脫口秀演員,碩士生講竟然是農學生,她怎么這么逗——很多人這么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碩士研究生邵丹彤。
從吉爾吉斯斯坦回國時,脫口邵丹彤恰好得知,她有機會參與喜劇綜藝《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第二季的錄制,但她有點找不到狀態。因為在此之前,秀讓心她一直在海外擔任農業技術指導??陌偷木热硕碚Z比漢語用得多,人們叫她“Super Shao”,沒人知道她講脫口秀時叫“大鵝”。
到今天,農學泥土大鵝這個名字也才亮相不到一年時間。脫口秀段子曾經是碩士生講她讀本科時的入睡背景音,但去年夏天,她上開放麥講自己的生活,農藥、下地、脫口果苗,秀讓心那些忙碌的農學生日常,變成觀眾們耳朵里的陌生詞匯。當她被綜藝節目選中,救人她知道自己沒辦法代表農學生,但希望這個群體被更多人看見,“每個人的故事都不一樣,我也想把自己的故事分享出來”。
她在節目首輪被淘汰,農學泥土“再不回來,地里的活兒真要干不完了”。互聯網上,碩士生講她的視頻片段還在被轉發、討論,脫口有農學生寬慰她“植物的生長周期都很長,(人生)以后也很長”,還有網友寫道,作為舶來藝術的脫口秀終于“扎根于這片土地”。
喜劇不是秀讓心生活的全部,她要過“真實的人生”。麥克風從未出現在她的救人朋友圈里,只有勞作、植物、飲食、自拍。她最喜歡5月1日的那條朋友圈,分享在吉爾吉斯斯坦的照片,“勞動很光榮、很開心”。
“我,大地之女”
上臺時,大鵝“全身”都是蘋果,她穿著印有蘋果圖案的短袖衫,手鏈、腰間、發繩上都掛著蘋果飾品。蘋果是家里的生計,也是她現在的研究對象。節目里,她講述自己家兩代務農,結果她考上大學,又開始研究“怎么當農民”,成了“農的傳人”。
邵丹彤很小就被爸爸“薅去地里干活兒”,而蘋果管理非常繁瑣。在甘肅天水的老家,從前技術不發達時,爺爺、爸爸帶著沉重的水管子去地里澆灌放水,要支起小帳篷一直守著;套袋時忙不過來,就請村里人幫忙;下大雨能休息一天,但又會擔心雨對樹造成不好的影響,“精神在很疲憊地運轉著”。
她性格偏急躁,地里活兒“干不完我就很著急很難受”,也想改變家里的狀況。她的偶像是袁隆平,她想闖進的是真正的“飯圈”,高中時自己正是“中二少女”最熱血的時候,也想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大學志愿填了很多農業院校,最后讀上了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這個選擇原本被家里人反對,讀書不多的親戚感覺可惜,調侃她“學這個還真不如你爺教你”,媽媽希望她別太辛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考個師范類專業當老師?!拔耶敃r想,還是別放過自己,不要違背自己的內心?!?/p>
在舞臺上,她說出自己的變化:“小時候想好好種地,讀書走出去,看看世界,現在走出去讀書,也看了看世界,想幫農民更輕松地種地?!惫澞拷M要求每個人用一句話介紹自己,并以此挑選對手,她寫的是“我,大地之女”,選擇了一位“太會上班了”的演員作為對手?!拔襾碜渣S土地,我就選個格子間。”
為什么稱自己為“大地之女”?作為農民的孩子,她覺得自己永遠無法脫離土地,骨子里熱愛土地,“大家都說要走出去,回頭望的時候,可能發現你所期待的從開始就擁有了”。臨近新疆的甘肅省瓜州縣戈壁灘有一座名為“大地之子”的巨型雕塑,一個俯臥酣睡的嬰孩形象以大漠為床,邵丹彤覺得自己像它。
“大鵝”這個藝名也和土地有關,在學校,她負責的那片果園就養了鵝。人們說農村里可以飛出“金鳳凰”,她覺得自己笨一點,可以做一只“撲騰兩下”的大鵝。
“好苗子”
邵丹彤家門上有塊“耕讀地”的匾,現在,耕作、讀書不再矛盾。放假回家,大鵝成了村里的專家,講剪樹知識、分析“今年可能是哪出問題了”,叔叔伯伯們圍成一圈仔細聽,“就感覺像明星在開粉絲見面會”。家人問她,水肥條件都特別好,家里的蘋果樹還不掛果,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大鵝說,就是因為條件太好了,別給它放太多水、施太多肥,等它自然生長、掛果吧。
研究生鉆研的更多問題,不是簡單地說幾句話就能幫到村民。她解釋,圍繞蘋果的研究被不斷細分,而她目前研究的部分,通俗來說就是“在負責一棵苗子的事”,把蘋果苗從苗圃地轉移到冷庫,再從冷庫拿出來賣給農戶的環節里,要保證蘋果苗能存活,“到農戶手里,它就是一棵好苗子”。
而一個講脫口秀的“好苗子”,或許是西安喜歡脫口秀俱樂部的演員山河先發掘出來的。她在一場晚上的開放麥當主持,覺得大鵝讓觀眾笑得開心、話題也有意思,希望結束后能一起聊聊。該俱樂部的另一位演員趙越告訴記者,西安當地的開放麥每場至少有60%的大學生,絕大多數是本科生,除了大鵝之外,他還認識一個研究生,學業壓力大,不常演出。
趙越覺得,邵丹彤在臺上表現得沉穩,在后臺,她和每個演員都能迅速熟絡起來,有時候背來一書包蘋果分給大家。
邵丹彤有時要去陜西不同村子的工作站駐站,只有在學校時才能去趕開放麥。學校在位于陜西咸陽的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她通常在每天下午4點40分之前完成實驗室和果園的工作,騎電動車到高鐵站坐城際高鐵,再坐40分鐘公交車去劇場。晚上講完,等不到謝幕就得再出發回校,經常接近晚上12點才能到宿舍。地里的活兒太忙,講脫口秀是讓她能開心放松的事,“我消解負面情緒特別快,一天有24分鐘是開心的,今天就值了”。
連接喜劇與土地
出國前,有一次邵丹彤從實驗地直奔機場參加一個脫口秀訓練營,鞋子上還沾著泥。
她想帶著在吉爾吉斯斯坦的見聞登上節目,回國后就去找節目組聊稿子,怎么把新技術和新品種帶去這個“一帶一路”上的國家,能讓那里的人吃上更便宜更好的蘋果。趙越再見到她時,邵丹彤皮膚被曬得更黑,瘦得“讓人害怕”。
邵丹彤說,自己的出梗方式不是講負面情緒,她熱愛生活、心里認可自己的專業。農學讓她有了站在任何地方的身份,如果逗笑了誰,一定是遇到了和土地一樣寬厚的觀眾。在上海的訓練營,第一天就要講開放麥,她拿到了觀眾投票的第五名。
從實驗地里出來,在趕開放麥的路上,大鵝經常能遇到和父親差不多年紀的農民。每趟旅途里,她在熱愛的喜劇和土地之間尋找連接,把“土壤的力量”帶到城市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陳宇龍 記者 王國強
Copyright 2019 爭強斗狠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