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濘淹沒雙腳,夏旱林涵艱難地薅著地里的又秋花生。過去一個多月,澇位31歲的河南她和丈夫早出晚歸,希望能盡快將幾十畝花生收上來,農戶但9月接連不斷的生搶收戰陰雨讓他們一籌莫展。
林涵形容這些日子,夏旱早上出門還算干凈,又秋薅到天黑,澇位眼鏡糊了,河南人也糊了,農戶“干不到頭,生搶收戰一抬頭還有那么多地擱著”。夏旱有時夫妻倆相視一看,又秋只覺對方老了十歲。澇位
林涵家在河南周口鄲城縣,這是她回鄉后種地的第二年。遭遇7月的干旱后,9月這場“扯連陰(方言,指持續的陰雨天氣)”再次將她拽入“無常”——地是濕的,農機難以下地,工人費用高漲;好不容易薅出的花生,“放地里發霉,不放地里也發霉”;等天氣好點,約好的收割機卻遭“截胡”,父親緊急去鄰鄉求來一輛農機車,車到地頭了,又下起陣雨。
今年9月,全國多地遭遇連日陰雨,對秋收秋種造成影響。
河南的天氣格外反常。據河南日報10月16日報道,河南省氣象臺監測顯示,9月1日以來,河南全省平均降水量達349.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2.6倍,創下196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之最。時間上,河南平均陰雨日數達25.3天,較常年多14天,9月以來先后至少出現10輪大范圍降水。
“之前地里干得太狠,現在又澇。”河南駐馬店泌陽縣馬谷田鎮陶店村的農戶陶運和回憶說,7月旱情,苞谷受災較大,有不少沒籽、沒出棒。疊加這次雨情,有的苞谷發霉了只能放棄,“地太泥濘了,輪式收割機根本進不去,一進就陷,俺有履帶式收割機才能收”。
陶運和種的400多畝地里,玉米、花生的收成都不算如意,種得二十多畝花生,估摸算賠了好幾萬,“今年賠得狠”。稍微寬慰的,是他還有臺糧食烘干機,最近十天都是通宵作業。他也幫人烘糧,一噸200塊,“除了烘干,那就是晾,在家晾,找風扇吹。有些人還要借別人的家里去晾,(有的)晾得不及時,就捂臭了”。
據《河南日報》報道,“三秋”生產前夕,省內便準備各類收獲機械20萬臺,但因天氣情況特殊,普通輪式收割機作業困難,能適應泥濘地塊的履帶式收割機用機缺口凸顯。為此省內調集投入履帶式玉米收獲機7980臺,與此同時,將履帶式谷物收獲機換裝割臺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
此外,針對烘干機械不足問題,省內各地開放閑置倉庫、村委大院、文化廣場等各類宜曬場所,并巧用電風扇、鼓風機強制通風,加速水分蒸發。
“實在不行,就走濕糧賣,只不過價格低一點,因為今年的天氣比較例外,基本上就是不管啥價格都處理了。”周口鄲城一合作社負責人表示,相較玉米來說,作為經濟作物的花生更受關注些,農戶也會更著急烘、晾,但這也意味著更大的成本投入,“只要花錢,你就不缺啥,你不花錢,你啥都缺”。
對于還有40畝花生沒薅的林涵來說,搶收只是踏出泥濘的第一步,十幾畝薅出的花生等著翻面、抖土、運出來。晾曬更是頭疼,她家客廳放滿了花生,哪怕廁所都堆了兩袋花生,風扇24小時不間斷吹著;天氣預報一天要看十幾遍,“天氣好點就要把花生拿出來晾,還要關注晚上會不會下雨、哪個時間有雨,抓緊再把它收起來”。
“我現在看這花生都頭大。”看著地里的花生一天比一天蔫兒、乃至發芽、發霉,林涵清楚,花生是等不了好天氣了,那40畝花生,還是得雇人來收。“花生好,天不好,扔了可惜,干著沒勁”,但真要放棄,她不甘,“往后看,天氣預報還行,沒有雨了,已經下夠了”。
今年8月初,林涵曾接受澎湃新聞采訪,因遭遇夏旱,此前的整個7月,她和丈夫都在田里忙著澆地。10月19日,林涵再次接受澎湃新聞的采訪,講述遭遇秋澇的經歷。以下是林涵的口述:
林涵家人在地里薅花生,地里充滿泥濘且有積水。圖源均為受訪者提供“收割機被截胡了”
這是我種地的第二年,可以說是欲哭無淚。
我和我婆婆,還有我老公,三人每天穿著雨鞋下地去撈花生,一天只能薅半畝——沒有路,如果那塊地剛好靠著水泥路,還算有路;靠里一點的,東西南北全都是泥,那泥能有長筒雨鞋那么深,不穿雨鞋根本進不去。
沒辦法,地是濕的,大一點的機器根本進不了,全靠競價雇人干活兒。我們有塊地種了七畝花生,薅了五天。第一批來了12人,一人一天100塊,結果隔壁家漲到一人一天120塊。有的人薅了兩天不來了,來我家地里的人從10個、8個、5個,最后只剩2個。按往年人工費,一人一天80塊,今年最高漲到150塊,請不起。
9月中旬我還從網上搜“如何快速摘花生”,因為一顆一顆地揪真的太慢了,三個人在地里做一天才弄四五袋。我就買了個小機器,兩個人能抬著進地里,可以兩三棵花生秧同時放進去摘果,不下雨時能打15袋,將近五百斤。
沒想到,它能一直干到現在。那機器剛買的時候700塊錢,你知道現在漲了幾百?漲到了950塊。我跟老公抬著這機器,累了就歇會兒,再抬。有時真撐不住,干不到頭,每天都在干。一抬頭,為什么就干了這么點?還有那么多地擱著。
我把情況發網上,也有大型機車商聯系我,隔壁縣的,說來幫我們搶收,150塊/畝。我跟村民包括村主任都打過招呼了,一說有機子可以收花生,都高興得不得了,都問“什么時候來、什么時候來”。
結果就在暴雨前一天,車被別人截胡了,可能我們給的價低。我整個人都絕望了,如果這個車來了,果子應該已經收到手了。
那時我爸、我公公還去隔壁鄉攔車,求人家過來看看,有的已經堵到他家門口了,人家也不愿來,有天氣、路況各種原因;有的機器只收干果,怕濕秧子纏著機器。我爸攔過一個車是收干果的,跟他說我們家的花生差不多干了,可以來收,我們愿意多給點錢,趕緊來。往年可能收80塊/畝,他要100,我們給他加到150。
已經做到這份上了,天氣預報也說沒雨,結果等車開到地頭了,就下了一陣雨,還不是那種小雨,把收割機都“下走了”。我覺得老天在跟我們開玩笑,特別崩潰,眼看著希望就來了,我老公那天真不想干了,花生不想要了。
無論下不下雨,各家各戶都穿著雨衣在地里一個一個地摘花生,我們周口今年種花生的居多。花生價高嘛,花生米能賣到4塊錢一斤。但除非種得特別少的,就幾分地那種,人家薅了直接拉回家自己摘果。種了5畝10畝的,大多只能在地里放著“等天”,要運一車出來非常艱難。我的娘啊,我現在就想,如果有個飛機就好了。
地里一些花生已經落果、發芽。“我看著這花生都頭大”
我們還有40畝花生沒薅,有十幾畝是薅出來的,在地里放著。連續下雨一直淋著,要翻面、抖土,一點一點地拿一個棍敲,再一點一點豎著放成小堆,上面被風吹著的還行,最下面接觸泥土的比較潮,就容易發芽,不能要了。
花生秧薅出來帶的泥不多,一抖泥全掉了,這是最好的,再暴曬個兩三天就可以用摘果機摘果了。但有的花生等了7天還是帶泥,有的薅出來半個月了,發芽的比較多。花生秧都干枯了,用機器收一碰果實基本要掉一半,又要靠人工一點點撿。
有次我們下雨天打著傘在地里把花生果弄出來了,特別多泥,裹著泥不容易干,里面的花生還會腐壞,我們自己用水沖,最下面那一層還是有泥,就換個地方來回倒騰,客廳能放的地方都放,哪怕廁所都堆兩袋子,還要弄幾個風扇24小時不間斷吹。
從9月中旬開始每天弄一點,前后雇人花了5000塊,收到手里也就5畝,還是趁著沒下雨弄個大篷車拉到我們家大門口的。當時花生悶了一夜,最下面溫度估計有四十度,靠近就能感覺到暖,最后扒下來的花生都在冒熱氣。時間長肯定是要發芽的,幸好我們有那個小機器把果摘了。
摘了還要有更大的場地去晾。天氣預報一天要看十幾遍,早晨起來看看,睡覺前看看,中間無數遍地翻。天氣好點就要把花生拿出來晾,還要關注晚上會不會下雨、哪個時間有雨,抓緊再把它收起來。所以就那點花生,來回收放、收放不知多少遍了,又被雨泡過不知多少次了。
好不容易把花生給薅出來了,放地里發霉,不放地里也發霉。今年唯一幸運的,就是發現我家附近有在蓋房子的工地,剛好有一層是空的,前后都通風,現在花生都晾那兒。
我們旁邊有一個養羊的養殖廠,羊吃花生秧,他們是要秧的,所以家里有脫果機。但你知道排隊排多長?排一夜你都排不到,加上我們又沒有車,即使有車又進不去地,所以說我們真沒有辦法,想去排隊都沒辦法。
烘干機我也沒打聽過,根本就不往這方面想,每走一步都要花錢,可別再弄了,再用這個(烘干機)我們花生直接就不要了。而且果都摘不出來,烘干不烘干沒意義。
現在家家戶戶都在晾花生,基本沒有干的,價格比著往年是正常,因為收不到花生。至于怎么處理發霉的花生,那是最后一步了。人家收花生的,說你發霉了給多少錢一斤,這步還沒走到,但肯定會有壓價的。
我們賣的是花生米兒,確實里面好的壞的都在一起,有發芽的可以看出來,還不知道咋弄,我現在看這花生都頭大。
“花生好,天不好,扔了可惜,干著沒勁”
后面的40畝,不請人還是不行。
等天的話還要一周,上一次沒雨,中間停了七天左右,車都沒辦法進地里,說明土地至少要晾十天。但花生等不起了,長到一定的勁兒了,不及時拔出來就會死,花生果要是落在地里,要一點一點刨出來,更麻煩了。
現在別家的花生該弄的已經弄好了,村里就剩我們一家。不行的話,我們請工人先薅出來放著,剩的地太多,人越多越好,最多找十幾個,工錢現在應該降了,一天一百左右。再不行,我們三個先薅著,我公公是殘疾人,屬于“后勤部隊”。
現在天冷,去太早有露水,要不就是下雨,我們基本早上8點多下地,晚上7點天黑回來。我1994年生的,我老公也是,整天在地里,像1984年生的。早晨出去穿得干凈,回來從頭到腳全是泥,我們倆都近視,眼鏡上全是泥,整個人泥糊糊,有時候相視一眼覺得對方真的好可憐。
之前干旱辛辛苦苦澆了一個多月地,170畝玉米地,估計有一百畝沒澆上水,有些玉米棒沒出籽,都還扔在地里,根本沒收的價值。9月底我們收了玉米,人家有收濕玉米的,直接拉過去一斤六毛賣了。便宜點我也可以接受,不接受的話,玉米往哪放?那么便宜了,誰還花錢去烘干?幸好那時搶收得及時,現在賣估計就只能賣三四毛一斤了。
夏天抗旱還能看到希望,現在心累身累哪都累。剛賣完玉米就連著下雨,確實今年花生長勢還不錯,但花生好,天不好,扔了可惜,干著沒勁。花生放地里一天比一天蔫兒,發芽很快的,扔了又可惜,這都是錢啊,我們到現在還沒見一分錢回本。
我以前在外面做化妝師,前兩年回的周口。那年有孩子了,就想一家人都在一起,剛好也有認識的朋友在承包土地,那年還比較豐收,玉米一斤一塊幾,反正就是掙錢,我想著要不就在家試試,所有東西都買了,機器也買了,房子里放的全是。
第一年沒有達到預期,地租、肥料、機器、人工這些都貴,就是種的東西不貴。我們都沒種過地,覺得沒有賠那么多、保個本就行,誰知道今年會遇到這個情況,可能我們選的地不行,要天時地利人和都算到了,有路、有水、有電,這個事還得交給正兒八經的農民。
我真不想種了,地租已經那么貴了,每一步都要花錢。但你說不干了,這能說放棄就放棄嗎?你又不舍得,就不甘心。地租錢已經交了,又覺得要拼一拼,今年種這不行,我們明年還種。這兩天天氣終于給點力了,往后看天氣預報還行,沒有雨了,已經下夠了。
(文中林涵為化名,實習生盧天好對本文亦有貢獻)
Copyright 2019 爭強斗狠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