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13日電 (記者 張曉曦)在當前全球經濟變局下,兩岸兩岸產業融合發展的熱議熱點新動能在哪里?臺商投資大陸的新熱點又將何處發力?13日于北京舉行的第25屆兩岸財經論壇上,多位專家學者圍繞相關議題展開研討。臺商投資
申萬宏源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表示,大陸的新近年來大陸市場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催生了對高端技術及智能解決方案的兩岸旺盛需求,以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熱議熱點新材料、臺商投資新能源、大陸的新高端裝備制造、兩岸生物醫藥為代表的熱議熱點五大新產業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臺商企業在半導體、臺商投資精密制造和數字經濟等領域具備顯著優勢,大陸的新通過技術協同與產業鏈整合,兩岸能積極參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熱議熱點
楊成長建議,臺商投資未來臺商企業可進一步發揮在第三代半導體、人工智能芯片設計、工業互聯網平臺、高端精密制造等關鍵領域的產業優勢,持續加大對大陸相關產業及產業鏈的投資,在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同時打開投資新空間。
楊成長還提及,伴隨大陸消費結構升級與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養老照護、嬰幼兒托育、健康管理及醫療康復等服務需求持續擴張,為臺商提供了廣闊且可持續的增長空間。對臺商而言,大陸的養老產業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與投資價值。
臺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林建甫認為,臺灣在傳統制造、高科技、服務業等方面具有優勢,可以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大陸經濟正從“制造驅動”向“消費驅動”轉型,服務業成為新的增長引擎。臺灣在醫療、教育、文化創意、金融服務等領域具有成熟經驗,若能與大陸市場深入結合,將為兩岸產業融合開啟新篇章。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應博指出,盡管目前外部環境變亂交織,兩岸經濟合作仍展現出強勁韌性。兩岸產業合作正經歷從傳統代工向創新協同的深度轉型。大陸臺資企業正突破單點布局,形成跨區域產業集群網絡,這既體現大陸產業升級的內生需求,也反映臺灣企業突破發展瓶頸的協同動力,標志著兩岸經濟合作進入要素深度整合、多元主體和跨地區協同創新的新階段。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教授張冠華表示,臺商代工生產方式的發展空間被壓縮,深化兩岸產業融合發展更為迫切。他建議臺灣應把握兩岸同文同種、大陸龐大市場及完整產業體系的優勢,依托大陸市場發展自有品牌和核心技術,以大陸為依托增強全球競爭力。
臺灣世新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客座教授江岷欽指出,臺商早期在大陸的投資主要集中于制造業與初級服務業,隨著大陸經濟發展,臺商的優勢正逐漸轉向文化創意、醫療健康等領域,但在電動車等新興制造業方面,已不具明顯優勢。
他認為,未來臺商必須增強產業敏銳度,不僅要在技術層面加快轉型,也要在商業模式與服務創新上尋找突破口,“唯有持續升級,方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
第25屆兩岸財經論壇由民建中央與臺灣世新大學聯合主辦。與會專家普遍認為,未來兩岸產業合作空間更加廣闊,臺商應把握機遇,在融合發展中開創新局。(完)
Copyright 2019 爭強斗狠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